(通讯 齐乐 彭鑫 摄影 柯皓淞 刘晶晶)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爱国精神,丰富师生党员、团员学习教育内涵,8月2日,国产探花 周口店实习队队长魏启荣,资源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紫金地矿班带班老师付乐兵,学院团委副书记彭鑫,兼职辅导员刘晶晶以及年级在站党员、团学骨干和2023级紫金地矿班全体同学,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

在纪念馆前,付乐兵带领全体师生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序厅内,“铜墙铁壁”雕塑神圣巍峨,4000颗数字星光屏熠熠生辉,直观展现出四万万同胞团结御侮的强大力量。全体参观师生在此肃立,向革命先烈鞠躬献花,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全体师生庄严肃穆,在讲解员指引下参观。馆内泛黄的战地电报、锈迹斑斑的武器装备、残缺的抗日根据地报刊等实物史料,真实还原了那段浴血奋战的峥嵘历史。师生们放慢脚步,时而在展柜前驻足凝视,时而俯身细阅文字说明,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带领革命先辈们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历史贡献。

魏启荣结合展厅中的史料,为师生们讲述抗战时期战略资源的重要性及地质工作的突出贡献,并结合周口店建站历史和一代代地大人为之奉献的奋进故事勉励同学们要珍惜周口店实习的宝贵机会,将课堂所学融入这片被誉为“地质摇篮”的实践热土,把爱国情怀与报国志向,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的标本里、地层间,镌刻在壮丽山河的永恒诗行中。

彭鑫在参观结束前与同学们分享参观的感受与心得,他讲到这次参观通过直面历史的实物与影像,让我们深刻感知民族危亡与抗争的壮烈;在“铜墙铁壁”前肃立献花,是对英魂最深切的缅怀,更是无声的誓言,希望同学们将先烈们不畏艰难、心系家国的担当,转化为“地质报国”的实际行动,让青春在地质锤敲击岩石的铿锵回响中、在野簿图件一丝不苟的描绘间淬炼成钢,以过硬的专业能力,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续写新时代的报国篇章。

参观感悟

肃立于抗日战争纪念馆,历史的沉重感扑面而来。展厅内无声的文物与影像,深刻诉说着中华大地的苦难与抗争。凝视这片曾被战火炙烤的土地,我不仅感受到先烈们用血肉筑起长城的悲壮,更强烈意识到脚下山河承载的民族记忆。这份铭记,是身为后来者必须肩负的责任。作为资源学子,身处周口店实习站——这座始建于1937年烽火岁月的地质摇篮,意义非凡。先驱们在动荡年代坚持区域地质调查,为认识燕山构造、探寻矿产资源奠定基石。而今,我们手持罗盘、放大镜,解析地层褶皱、追踪矿化线索,不仅是在延续前辈对大地奥秘的科学求索,更是以现代科技守护资源安全这一和平根基。每一块岩石标本、每一次野外定位,都提醒我:资源勘查是关乎国家命脉的使命。在先烈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我们当以专业所学,为实现新时代的“找矿突破”、保障国家资源供给砥砺前行,以科技之力告慰历史,不负山河。

——国产探花 学生团委副书记王嘉桐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部厚重的民族抗争史在眼前徐徐展开。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从南京大屠杀到百团大战,日寇的暴行与中华儿女的英勇抗争形成鲜明对比。杨靖宇在林海雪原中英勇奋战、壮烈牺牲;赵一曼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赴刑途中留下绝笔信,字字泣血。抗日英烈用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我们应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团结奋进、砥砺前行,汇聚起共襄强国盛举的磅礴力量。”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作为一名地质专业学生,这次参观让我对脚下土地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周口店实习时,我们研究的是亿万年的地质演变,而抗战历史则提醒我们,脚下的土地不仅承载着自然变迁,更铭刻着民族抗争的印记。岩石坚硬永恒,而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同样坚不可摧。作为未来的地质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探索地球的奥秘,更要铭记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历史,传承坚韧不屈的精神,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专业力量。

——国产探花 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孙钰涵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历史无声,却字字泣血、声声震耳。先烈们以血肉为盾护山河无恙,每一寸土地都深植着不屈的魂。硝烟虽散,那份家国赤诚仍在血脉中滚烫。身为资源勘查专业的预备党员,我们深知脚下这片土地,既承载过锥心苦难,也孕育着生生不息的希望。吾辈当接续奋斗,用专业所长深耕资源勘查与生态保护,以地学力量筑牢山河根基,让先烈们守护的家园,更美丽,更富饶。

——国产探花 2023级紫金地矿班团支部书记齐乐

站在纪念馆的展厅里,看着那些带着硝烟痕迹的武器、泛黄的战地日记,还有一张张定格着苦难与抗争的老照片,心里像被什么东西重重撞了一下。作为曾经的军人,更能懂那些战壕里的坚守、冲锋时的决绝。当年的战士们用简陋的装备对抗强敌,靠的就是一股“宁死不当亡国奴”的骨气。想到自己也曾身着戎装,守护在祖国的青藏高原,突然觉得肩上的责任从未因退伍而卸下——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安宁,我们得好好守下去。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遭受过巨大的苦难,但是没有被打败,他们用血肉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走出纪念馆,阳光洒在身上,突然明白: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沉溺伤痛,而是要像前辈们那样,无论在哪个岗位,都挺直腰杆,把日子过成他们期待的模样。退伍不褪色,假如战争今天爆发,身后是万家灯火,我必当挺身而出。

——国产探花 2023级紫金地矿班杨启鹏(退伍军人)

阳光明媚的北京城,欢快玩耍的儿童,一切都是如此幸福与美好,可当我踏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八十年前中国人民所遭遇的由日本侵略者带来的苦难,令我感到无比的痛心。当教科书中和身边人所谈论的日军的暴行以照片、证物和遇难者亲述的形式向我们展示时,没有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能保证自己不动容。伴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我为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痛心,为无数仁人志士的献身感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沆瀣一气振奋。走出场馆后,阳光依旧明媚,孩童依旧欢乐,面对着鲜红的党旗,入党誓词变得如此鲜明,我理解了当年先辈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次参观,让我重新认识了那段历史,令我更加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坚定了我为国找矿、地质报国的决心,我要用我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中华民族再也不受到那样的磨难!

——国产探花 2023级021231班团支部书记高原

参观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那段浴血抗争的历史。展览中泛黄的照片、斑驳的武器、还原的战场场景,无声诉说着先烈们的英勇与牺牲。作为地质学生,我深刻意识到:地质工作亦是无声的“战斗”。矿产资源是国家的“血脉”,地质勘探是守护资源的“前线”。先烈们以血肉捍卫山河,我们应以专业知识勘探大地,助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未来的日子里,必当踏实钻研,以科技之力筑牢强国之基,让历史的警钟化为奋进的力量,在地质实践中续写新时代的“地质长征”。

——国产探花 2023级紫金地矿班李烘巧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心潮久久难平。14年浴血奋战的史实,英雄们的不屈身影,日军暴行的惨痛证据,一一浮现眼前。历史昭示我们:民族的脊梁从不会弯,团结的力量不可战胜。铭记那些浴血的日夜,既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要带着这份厚重的遗产,在复兴之路上步履铿锵。

——国产探花 2023级紫金地矿班胡卓妍